新闻资讯

IHP分享|你的项目成本怎么被拖垮的?肯定被地下工程!

2021年05月13日

“我们所感知的往往是地上部分,对于地下部分成本我们往往不敏感,甚至控不住!”


地产发展到今天,头部房企已经实现了户型、立面及部品部件等标准化,这些标准化的应用已经将地上建安成本偏差控制在“相对可控”的范围之内,对于地下部分往往由于地下工程的不可预见性及复杂性,导致地下成本较为容易突破目标成本的红线,甚至造成失控的状态。


地产的成本管控,有个28定律即20%的溢价产品贡献80%的利润,这里讲究的是定位合理卖溢价产品;也有个木桶理论,即短板产品才决定了项目的利润。地下工程显然无法形成溢价,但是却可以带走大量的项目利润,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拖死项目的成本,都来自地下”。


地下成本的难于管控主要表现在:

① 地下情况较为复杂,表现在地质条件、水位条件、基础埋深等等,这些内容相对不固定,且变化较大,难于进行标准化处理,稍有管控不到位就会引发成本失控的危险。


② 地下占比较大,成本科目较多,且专业性较强,开发商往往“身有力心不足”。地下工程(车库)一般占到总建筑面积的20%~30%,有的项目甚至高达40%以上,成本占比约25%~35%左右,成本不可谓不大;另外一方面,由于地下工程牵扯到配套工程、人防工程、岩土工程等科目,这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大多数开发商管控程度弱,甚至管控无法触及。


③ 地下工程对开发节奏的影响巨大,为了抢预售,往往“萝卜快了不洗”,这就造成了为了较快达到预售,往往“故意”牺牲成本的事情。


作为刚性成本的地下工程,有哪些需要开发商进行重点关注的,我们一一道来!



地下工程,想说爱你不容易

No.1


拿地前,地下情况摸排,降低拿地成本风险


拿地前,结构设计管理人员要参与项目周边地块的支护及基础形式的摸排。掌握周边地块常见的支护形式、地下水位情况、场地类别、风压、地震烈度、不良地质条件、建筑退距、装配式建筑常见方案及审批流程、专家论证的种类以及常见的基础形式、供方资源库等等。
拿地前的结构前期介入,一是规避拿地后的地下风险,降低设计反复,二是熟悉当地的设计流程,提前资源对接,方便项目的快速推进。三是预估结构成本,提高拿地成本的准确性。


【案例】

拿地成本预估未考虑人工填海地下工程处理,直接导致桩基工程增加1260万元,基坑围护增加6773万元。


No.2

控制可售比,控制地下面积

对可售比的定义:

金科地产:可售比:可售比=可售面积/总建筑面积。可售面积:包括住宅(含底商)、公寓、有产权的会所及其它可供销售的面积,不包括户内赠送面积;不可售面积:地下室(含夹层)、架空层、垃圾房、物业用房、警务室、幼儿园、学校、设备用房等配套面积,车位不论有无产权,一律计入不可售面积。
金科地产要求可售比不满足集团要求时,需要进行多方案比选满足货值最大化,或者与竞品项目进行对比后确定可售比,否则计入成本考核。


世贸集团:住宅可售比=住宅可售面积/(住宅地上面积+住宅地下室+分摊的集中车库)*100%,车位不论可不可售均不计算可售面积。


绿地集团:可售比(售建比)率=可售面积/总建筑面积可售面积:按规定可供销售的地上面积。不可售面积:地下室、架空层、垃圾房、物业用房、警务室、幼儿园、学校、设备用房等配套面积,车位不论是否可售,暂一律不计入可售面积。


从上述三家地产对于可售比的控制来看,要想提高货值、降低单方成本、提高利润率必须控制如下:
① 降低地下面积;② 提高地上可售面积;③ 避免无效的赠送。

【案例】来源碧桂园:可售比对净利润影响

假设项目建筑面积1000㎡,单方建造成本4500元/㎡,单方售价6000元/㎡。(营业税金及附加5.7%,土增税率2.5%,所得税率25%)


①可售率100%,可售面积1000㎡,总收入600万元,净利润率12.60%;

②可售率99%,可售面积990㎡,总收入594万元,净利润率12.03%,环比减少0.57个百分比;

③可售率98%,可售面积980㎡,总收入588万元,净利润率11.45%,环比减少0.58个百分比;

④可售率97%,可售面积970㎡,总收入582万元,净利润率10.86%,环比减少0.59个百分比;

⑤可售率96%,可售面积960㎡,总收入576万元,净利润率10.26%,环比减少0.60个百分比;


No.3

初勘及地形地貌测绘提前介入

勘察提前介入对预估地下情况及持力层走向十分必要,地下情况提前摸排对指导方案进行设计意义重大。
地形地貌同样需要在方案设计前介入,对土方平衡及场地竖向的设计有非常必要的指导意义。
【案例】


方案阶段未考虑地质情况,导致地下方案很难实现,影响工期、成本亦有很大增加,建议勘察要前置,尤其是山地项目,勘察指导规划设计,减少地下工程的设计失误。


No.4

车库工程

建筑地库面积一般占到总建筑面积的25%左右,地库成本占楼盘总建设成本的30%左右。地库投入成本巨大,且设计复杂多变,综合技术性强,目前大多数甲方都已认识到地库是设计无效成本发生的“重灾区”,是管控中的一个“大难题”, 目前常规地库设计可提升优化空间在5%~15%左右,近年来已引起甲方管理的高度重视!地库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的价值元素。


【案例】来源:思优科技

行车流线进行调整,增加了54个车位,地下每层减少防火分区一个,相应的设备用房、风井等防排烟设施减少,整体节省了400多万成本。


No.5

桩基工程

在地产成本分类中,将基础工程作为刚性成本考虑,主要是因为桩基成本巨大投入且并不能带来业主溢价感知,所以要控制桩基的成本投放。


另外,桩基的占比比较大,且波动性较高,一般桩基的建安成本80~120元/m2,有的地区甚至高达200~300元/m2,占到建安成本的4%~10%左右,以10万方的项目来算的话,桩基成本是妥妥的千万级成本。


【案例】来源:绿地集团结构中心 绿地香港技发部

根据项目地质勘查报告并对标、调研当地类似项目,一般以13层黏土作为持力层进行主楼桩基设计,对于本项目,桩长将达到55m。通过反复研究地勘报告并进行桩基平面布置试算,考虑采用9b层粉砂层作为持力层,桩长可减短至21m,成本可大幅度降低。

为进一步验证采用短桩方案的可行性,在试桩阶段,采用两种桩型同步试桩。根据试桩结果,除局部5栋楼由于9层粉砂层较薄,仍以13层黏土作为持力层外,其他单体均可以采用短桩方案,以9b层粉砂作为持力层,结构通过精细化设计大幅减少桩长,节约成本约2700万。


No.6

支护工程

支护工程在项目中属于较为专业且复杂的专项工程,一般以经验为主且带有地域特色。前期熟悉场地情况、地质条件以及总包未来施工场地,然后进行支护工程的多方案比选,有助于有效的进行成本的控制;成立专家团队进行支护专项的论证、设计施工一体化等都是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


【案例】来源:甲方成本角度下的基坑支护及优化 作者:项剑波




No.7

其他

地下工程中,诸如抗浮设计、基础选型、地下建筑做法等等均会对成本有较大的影响,这些基本上都属于业主不关注的非敏感性成本,一定要严控。


基坑工程中常用的基坑支护形式包括:放坡;土钉墙;复合土钉墙;重力式挡墙;悬臂桩;双排桩(双排桩+锚);单排桩锚;钢板桩;SMW 工法桩等。应根据每种围护形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进行选型。

一般同等条件下支护形式的造价从低至高依次为:放坡开挖<土钉墙< 复合土钉墙<拉森钢板桩<型钢水泥土搅拌墙(SMW工法)<锚桩/悬臂桩支护<地墙<内支撑。


【案例】来源:碧桂园

优化前:底板相对标高为-8.500,绝对标高为-4.800,原设计取抗浮水位绝对标高为3.55,水头9.15米,底板厚度800mm,底面通长配筋均为18@200,局部弯矩较大处附加底筋或面筋。

优化后:经沟通,设计院按绝对标高2.700进行了优化.底板经优化后,水头调整为8.05米,比原水头减少1.1米,底板厚度调整为550mm,减少220mm,基坑深度较原来减少0.25米,底板配筋调整为面筋14@150、底筋 16@150拉通,局部弯矩较大处附加底筋或面筋。


【案例】地下建筑做法的占比

济南地区,2019年结算项目(毛坯住宅)),地上土建成本875元 /m2;地下土建成本1856元/m2,地上18层,地下1层。

地下楼、墙、顶、底板、顶板、侧墙、防水工程等做法成本占地下建安成本的10%左右。


-  03  -

小 结

根据碧桂园的经验总结,地下工程对项目成败的影响高达70%以上,如果进行有效的地下工程成本管控是摆在开发商面前的一个课题。


地产发展至今,成本管控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得不去面对的课题,正如赵丰先生在《房产开发与政府项目 成本管理作业指导书》中所说“一个人不如一个团队,一个团队不如一个制度,一个制度不如一个企业文化”一样,成本管控并不是单打独斗的“特种部队”,而是一个集团军作战,这里面不仅需要人才,也需要制度和企业文化关注。

来源:胖栋有话说(ID:RealEstateDesigner);转载已获授权,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