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IHP动态|华通石川岛接受青岛日报专访,讲述如何“盘活”立体停车市场

2021年06月25日

近日,青岛华通石川岛停车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金磊接受青岛日报专访,讲述如何解决停车难、“盘活”立体停车市场等问题。

华通石川岛:

立体停车市场如何“盘活”?

●解决停车难,立体停车是业界共识,但现在立体车库很多沦为“死库”

●技术的演进被当作解题的关键;无人驾驶、电动汽车也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立体车库不是建筑的附加物,而应该是建筑本身的一部分,是一类功能性建筑,也需要适配性设计。只有在行业内树立起这样的观念,立体车库市场才能放开“手脚”发展,而不仅仅作为建筑的附属物,被强行塞进不匹配的建筑内

以立体停车技术缓解停车难问题是行业共识,但国内立体停车市场却始终不温不火。目前,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多数难以打破车难进难停、安全系数低、效率低等行业“痛点”,出现了不少浪费资源的“死库”现象。

现在,停车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让这个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青岛华通石川岛停车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磊认为,以立体停车技术缓解停车难的路是正确的,只是技术的发展需要时间。

“我们把现在的立体停车市场比作上世纪80年代的电梯市场,尚处在市场培育期。”金磊说,目前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已步入智能化、数字化时代,市场供给端的质量在不断提升,需求端的潜力不断挖掘,行业的痛点、难点也会随之破解。

2018年青岛华通集团与日本石川岛合资成立了青岛华通石川岛停车装备有限公司(简称“华通石川岛”),成立两年多以来,他们一直在探索日本进口高端停车装备的国产化路径,将国外先进的立体停车技术引入国内。

以技术赋能立体停车产业发展,华通石川岛已开始打造在国内的样板工程,试图走出一条“盘活”立体停车市场的新路。

立体停车市场迎来技术拐点

提到机械式立体停车,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鸡肋”。开发商在小区配建的立体停车库大多落了灰尘,公共场所配建的立体车库也“无人问津”,很多立体车库建成后大多成了“半死库”或“死库”。

事实上,国内立体停车市场的发展一度畸形,时有发生的安全事故甚至让一些城市下了“封杀令”。2016年,合肥市规划局曾出台了国内第一个封杀立体车库的文件,文件相关内容规定:“合肥市所有地下停车场一律禁止采用机械式停车设施。”同年,商管公司淮安万达广场发布了一则关于地下车库机械停车系统拆除报废处理工程的公告,金华万达广场的地下立体车库也被拆除。同样的事件,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

“目前国内现有的立体停车设备80%以上是半自动的复式车库,这种车库在行业内是低水平的重复性建设。”金磊说,过去不少地产开发商为了达到车位配比选择这种成本较低的立体车库。

这种复式车库通常附加于建筑物地下,国内地下车库的柱心距通常在8.1米-8.4米间,根据这个柱间距设计出来的复式车库的载车板宽度通常都在2.1米以内,这样窄的间距造成立体车库小车难进、大车停不进,也是多数用户吐槽立体车库的密集点。除了停车难,半自动的复式车库还存在停车效率低、安全问题频发等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行业痛点,“盘活”立体停车市场?“立体车库不是建筑的附加物,而应该是建筑本身的一部分,是一类功能性建筑。”金磊认为,只有在行业内树立起这样的观念,立体车库市场才能放开“手脚”发展,而不仅仅作为建筑的附属物,被强行塞进不匹配的建筑内。

作为功能性建筑的立体车库在建筑设计一开始就应该被规划进去,成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首先必须是这个观念的转变,立体车库也需要适配性设计。”金磊说,再好的电梯也需要预留出合适的位置,立体停车库的建设也是同样的道理。

为了在行业内形成更多共识,华通石川岛经常通过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参加行业论坛等方式与行业各方开展交流,同时也与规划部门加强沟通,试图为立体停车市场开辟更多可能性。

在“盘活”立体停车市场这条路上,华通石川岛还是坚定的“技术派”。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立体停车技术也已经进化到了第四代,“技术的进化提升了立体车库的停车效率,基本消除了安全隐患。” 现如今立体车库应具备存取车便利、安全可靠、人工智能等功能特点,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智能自动立体车库是未来车库技术发展的主方向,立体停车技术的日臻完善是立体停车技术迎来拐点的关键因素。

日本石川岛拥有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立体停车技术。这家公司建立了日本第一座塔式立体停车场,停车装备在日本市场占有率始终第一。通过建立合资公司,华通石川岛引进了第四代SSP人工智能停车机器人技术,并用了两年时间进行日本立体停车技术的国产化改造、升级,为全面开拓国内市场铺好了路。